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中称。那么,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又分为哪些呢?下面,华律小编为你解答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个人所得税分为三种:
第一种为工资薪金所得,
第二种为个体经营所得,
第三种为劳务所得(如绘画,创作等)。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50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解释:
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5000元/月,为应纳税所得额,按5%至45%的7级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究竟是怎么计算的呢?这里有个计算公式:
1、工资:即初始收入(合同上所写的收入)
2、三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属于五险一金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不算在这里)
3、起征点:自起,起征点由3500元上调至5000元
举例说明:
假设您的月工资为6000元,工作地点是广州(这个城市的三险一金标准是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1%、住房公积金8%)。
那么:
应纳税额=6000-6000x(8%+2%+1%+8%)-3500=1360(元)
查上表可知,与1360元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3%和0,
因此:
个税=1360x3%-0=40.8(元)
也就是说,在广州月工资6000元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40.8元。虽然最后实际到手只有4000多元,但至少现在知道了,“少了的钱”几乎都用来缴纳五险一金了,只有极少一部分用来缴纳个税而已。
注意:
以上为工资、薪金所得税率适用计算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通过以上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法律问题,欢迎登录进行法律咨询,我们华律有许多专业的律师可以为你服务,并且,还支持线上指定地区筛选律师,又有相关律师的详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