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所得税是职工和用人单位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不但关系到职工的具体工资收入,而且还体现出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一项财政收入,那么新个人所得税法具体是怎么算税的,下面小编详细为大家介绍。
一、新个人所得税法具体怎么算税
1.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
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
举例: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
(1)适用5000元新的费用标准和新的税率表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元)
=12000-1100-5000=5900元
照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5900*10%-210=380元
找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555。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7400*20%-555=925元。
925-380=545元,以后每月可节省545元,幅度下降近59%。
1日以后纳个税时,除减去各项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外,还要减去专项附加扣除,再计算出应纳税额。
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支出。
对于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体工商业户,其应纳税所得额是第一纳税年度的收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二、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计算:
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以其应纳税所得额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公式中的“应纳税所得额”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税法规定“减除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800元。
三、劳务报酬的计算:
劳务报酬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公式中的“应纳税所得额”日纳税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第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
四、稿酬所得的计算:
稿酬谢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规定对应纳税额减征30%,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
公式中的“应纳税所得额”日纳税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第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
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每个劳动者应当履行的义务,任何人不得例外,国家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办法已经做了详细的规定,税收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逃税漏税是触犯刑法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人都不能以身试法,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大家总结的内容,如果您还有什么其他问题,欢迎来进行在线咨询。